|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舌尖上的地铁 入法或不入法?

2014-05-27 03:26:0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北京的早晨,大量上班族会选择乘坐地铁。由于时间紧张,很多人会在进入地铁之前,带上一份简易的早餐,它可能是一袋牛奶、一杯咖啡或豆浆外加一个茶叶蛋,也可能是几个包子搭配几根油条,又或者是一份热乎的煎饼果子。

    在拥挤的地铁里,这些食物,可能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而让周围的乘客感到不适。为了节省时间,地铁车厢其实已经成为部分乘客的早餐室了。在高速行驶的地铁中,高温的饮料食品很容易不小心洒在别人身上。这种事情在过去并不少见,甚至引发乘客间冲突也时有发生。

    近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之前备受关注的地铁车厢禁食等内容被删除。对此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恢复,对劝阻不听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地铁车厢饮食最高罚款由500元提至1000元。

    热干面和糖果都该被禁吗

    在解释为何删除地铁车厢禁食的规定时,市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铁车厢禁食规定是否适合北京市情,监管是否能跟上难以判定,争议颇大。此外,在车厢内是否吃东西不属于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范畴,因此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时,删除了地铁车厢禁食的规定。

    市法制办的担忧,其实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担忧。虽然在国外很多的城市,像华盛顿、布鲁塞尔,以及我国的香港等城市都明令禁止在地铁里饮食,但是,在国内,地铁禁食是否入法却一波三折。例如,上海、南京都曾经计划将地铁禁食入法,但都因为“执行难”等原因而未能入法,只能以乘客守则的形式出现。

    武汉是中国唯一一个成功把地铁禁食入法的城市,但也遇到了不少的质疑。比如,像武汉美食热干面,这种气味浓烈的食物被禁止在地铁车厢食用,大家是普遍欢迎的,但是像糖果这种“无伤大雅”的食物是否也应该被禁止,意见就未必那么一致了。

    有评论指出,地铁禁食是否入法,不能“一刀切”,要真正实现入法,也必须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大量细微的准备工作必须走在立法之前。像热干面和糖果是否都应该被禁,只是其中一个小例子。比如,执法人员够不够,如何取证,如何开出罚单,该由谁来开罚单,对于拒不执行的乘客又该如何惩罚,这些都应该事先考虑好。否则,由此而引起的争议,估计会很多。

    不仅武汉,在美国,地铁禁食令也一样遭遇质疑。在华盛顿,有非常严格的禁食令,违者可能面临地铁警方的逮捕,但这样不够人性的“硬规定”,对于一些有健康需要而进食的乘客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很多外国城市,地铁禁食也不入法,而主要依靠乘客的个人素质自我约束。

    油炸食品腐蚀地铁隧道

    当然,对于很多法律专家来说,困难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告诉法晚记者:“早在北京地铁还是两毛钱的时候,我就主张地铁禁食入法了。”在他看来,地铁禁食入法确有一定难度,不应当是“不了了之”的理由。

    与这种态度类似,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宋亚辉也主张将地铁禁食入法。在南京地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宋亚辉曾参与过相关法律事务的论证与处理。对于地铁禁食入法,他有更切身的体会。宋亚辉认为,先不谈“执行难”,地铁禁食入法还有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理由:“在与地铁建设工程师的交流中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些油炸食品所散发出的油污分子,对于地铁隧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国内已有地铁公司在考虑逐步清理地铁站内的油炸食品摊点。”

    作为法律专家,很容易就赞成“地铁禁食”入法。但是,作为城市管理者或者上班族,却不得不顾虑更多一点。其中,一个很难被驳斥的理由就是:在地铁车厢里吃东西只属于个人私德,法律实在没必要干涉太多。法律干涉私德只会让法律丧失尊严。

    地铁上吃东西不是私德问题

    关于什么事情属于个人私德,宋亚辉认为,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农村你可以随地吐口痰,因为农村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本身就是泥土,随地吐痰不会影响别人,所以,看起来可能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当你到了大城市,尤其是一些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你随地吐口痰就显得很不雅,也很容易把各种病菌传给别人。这个时候,随地吐痰就已经不是私德问题了,而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要看放在什么环境,而不能一概而论说这是私德或者不是私德。像吃东西也是一样,平时你怎么吃东西,法律当然管不着,但是你一旦进入地铁这种人口密度极大的地方,那就不一样了,法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孙国瑞则认为:“关于地铁禁食,我们有些观念忒陈旧了,法律不是万能的,但现代社会的管理主要依靠法治,即依靠‘他律’,依靠‘自律’:民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净化来慢慢引导和改进?很难。”

    从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角度考虑,那些坚持“地铁禁食”不入法的人看起来确实有点“老套”。不过,这个问题足够复杂。现代法治社会,含义恐怕也不是说让法治包罗万象、涵盖一切。地铁禁食入不入法,也未必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宋亚辉认为地铁禁食入不入法其实涉及到一个公共场所的个人自由问题,不容小觑。他告诉记者:“在地铁这种人口密度极大的公共场所,吃东西当然是你个人的自由,但是,食物有时候散发出来的气味,对于周围的乘客而言,无疑也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一方是进食的自由,另一方是呼吸新鲜空气的自由。我觉得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角度来思考,也是应该禁止在地铁内进食的。因为吃食物相对于更多人呼吸新鲜空气而言,其重要性相对更低,也更具有可替代性。比如,你可以在进地铁之前先吃完再进地铁,或忍一忍坐完地铁之后再吃东西。而呼吸新鲜空气却无法这样。你不可能让人先呼吸好新鲜空气再进地铁吧?或者,坐地铁的时候干脆就憋着不呼吸?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法治]

相关专题:媒体:电力系统10年反腐无大贪落马局面即将扭转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